【云+社区年度征文】从配置腾讯云cos做图床谈开去(mweb/typora + picgo)
前言
借着用cos搭建图床聊一聊我的markdown使用历史. 大体分成如下几个阶段:
- 用网页/客户端cmd markdown
- 用mweb + github做图床
- 用byword + iPic + iPicMover
- 用typora + picgo + 腾讯云cos
cmd markdown
这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国产markdown app, 我用了挺久.
有明亮和暗黑主题, 有大纲, 有导出pdf, 有vim编辑模式, 并且注册账号之后, 就可以多平台云同步, 除了网页, mac/win/linux的客户端也有.
之所以弃用的原因, 有几点:
- 大部分功能是收费的(我也确实交了一年的会员), 比如导出pdf, 带样式的html, 导出全部文档, 甚至包括了上传本地图片.
- 不能导出docx
- 样式单一
这样一来, 没有会员的体验就可想而知了, 而且会员并不便宜, 99/年.
mweb
这款markdown app我至今还在使用, 优点很多:
- 样式丰富
- 导出丰富
- 图床设置便捷丰富
app本身是买断的, 128软妹币. 缺点也是有的:
- 存在卡顿, 很奇怪, 有些版本有, 有些版本又没有
- 预览和markdown的同步滚动总是表现不佳
- 不是全平台支持
点击腾讯云cos进行配置, 名称可以自定义, 有6个需要填的内容.
- 空间名称就是存储桶名称, 值得一提的是, 只要名字, 不要后面的一串数字, 这一串数字是app id, 填入下面那个框. 空间名称是下图红框内容. 然后点击配置管理.
- 进入配置管理, 域名和存储地域为下图红框中内容.
- secret id/key, 就是子用户的对应id和key, 找到点进去就可以查看了. 也可以在创建完毕子用户之后, 发送到邮箱保存.
然后就可以点击验证, 选取一张图片. 然后你就会在你的cosbrowser里面看到了. 但是比较头疼的是, 它利用日期建立了多层文件夹,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.
不过, mweb设置好cos之后, 那就很方便了, 写完文章之后, 点击发布, 点击复制markdown, 就会自动上传全部图片, 替换本地的图片链接, 将新的整合内容, 放到剪贴板. 所以, 搭配其它的markdown app使用也是ok的.
typora + PicGo
首先下载PicGo, 建议到github下载稳定版本, 不要下beta版. 整体配置和mweb没什么大的区别, 不多说.
其他的设置, 看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就好. 然后打开typora的偏好设置:
因为可以自己设置路径, 不管是备份还是整理都更加便捷, 我很喜欢. 图片缩放和大纲功能, 也解决了一些痛点.
但是, 如果你要使用图片缩放, 那么就会变成html的img标签, 而不是md的图片链接, 这点要注意的. 然后你还可以设置上传后的md格式.
最后
markdown真是非常棒的东西, 结合cos和云之后, 就更加得轻量化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