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你一定注意到了一则消息:京东 37 岁程序员在工位猝死,该消息在微博达到了几万阅读。微博、微信群各种转发。
网传的这条消息称,该员工今年 37 岁,在加班过程中猝死,其“身前”在求职软件的个人简介中称,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,我知道自己能力上升空间小了,不过我还有体力,还能加班,还能码好每一块砖。爆料消息还配上了同事试图抢救该员工的视频与照片。
下午当事人的同事证实视频中的人不是他同事,当事人还活着。
今日该员工在发言中称,“我还活着”,招聘网站截图确实是他,但网传照片及视频并非他本人。他表示,已报警处理。
所以网友们第一时间听到该消息后,对互联网严峻的工作环境产生了畏惧心理,大家对大龄码农的归宿产生了共鸣,于是乎不约而同的对该消息转发。
对于 996 风气,其实早之前部分程序员过上了和国外同行一样的朝九晚五,一周工作五天的生活。
996.icu 之后,部分同好建立了 995 白名单,截至目已经有 20K 的星。
可惜大部分都是外企在华分公司,进国内互联网企业估计还是得 996。
996 对于员工:如果补偿到位,虽然牺牲了生活,但至少付出与收获成正比,相信大多数员工会看在多一些薪资的份上从心里接受 996,但是,大多数公司并没有做到这一点
996 对于公司: 并不是每家公司,都能驾驭 996,怎么说? 大多数的大厂 996,他们在对员工有充足补偿的前提下,是已经有了自家成熟的加班制度与体系,996 工作制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保持在一个可控范围内,也许他们加班时间是用来开会,用来总结,用来 codeView 等等。
但是很多中小型公司完全是盲目跟风,他们的 996 是用来压缩需求工期,让开发人员加班透支精神状态去赶需求,结果只有一个:垃圾代码满天飞,更别提扩展性。后期的重构成本,维护成本直线上升,最终得不偿失。
甚至有的奇葩公司完全是为了 996 而 996,当天任务已经完成,到了 6 点不让走,没事也得耗到八九点才能走,营造出一种所有员工都在为了公司的美好明天在奋斗的假象,老板高层沉醉其中无法自拔……而且这种公司不在少数。
「进击的Coder」专属学习群已正式成立,搜索「CQCcqc4」添加崔庆才的个人微信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拉您入群交流学习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进击的Coder):京东 37 岁程序员在工位猝死?官方回应了